杭州,最美的风景是人。
人,是杭州最核心的竞争力。杭州有今天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思想解放的人、观念开放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杭州要大步迈向世界名城,依然要把“人”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国际化的城市首先要有国际范的市民——有爱国爱家的情怀,有开放包容的观念,有科学理性的思维,有遵法守法的意识,有崇德向善的自觉,有勤学善思的习惯,有文明守礼的言行。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必是一个包容开放、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必是按国际惯例办事,讲秩序、守规则的城市;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必是推崇法治,公权力规范运行的城市;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必是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公共服务优质到位的城市。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国际化。
对标国际化,我们头脑里的观念、意识、价值取向,都要来一次新的解放、新的转变、新的提升,要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要有“海纳百川”的襟怀,要有“壁立千仞”的自信,要有秋水般的明净、春风般的亲和。要拉高标杆,以国际化来衡量和检验我们的综合素质;要正视短板,我们的市民素质从知识到意识,从规则到道德,从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到精神状态,对标国际化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新形势新要求,全市上下,从各级干部到每个市民,都要有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向国际化看齐的自觉,在大步迈向世界名城的过程中,与城市一起成长,与城市一起去拥抱世界。
美好生活培育美好人民,美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人的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升市民的国际化素质,一方面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榜样感染人、用优秀文化滋养人、用“好家风”熏陶人,另一方面要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发展杭州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积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为市民提升国际化素质提供丰富的资源,营造良好的氛围,注入强大的动力。杭州是“智慧城市”,“互联网+”得天独厚,我们要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市民与世界的联系,通过网络看世界,通过网络输入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杭州“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的层层嬗变,生动地说明了,提升人的素质,必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落细落小、抓长抓常。滴水能穿石,久久方为功。量的积累,是为实现质的飞跃。服务保障G20峰会,杭州市民识大体顾大局,真诚服务、无私奉献,体现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未来数年,杭州将要举行全国学生运动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第22届亚运会,每一项重大赛事,都是对杭州人国际化素质难得的淬炼,都是杭州人展现“国际范”的窗口,都是杭州人国际化素质实现“质的飞跃”的宝贵机遇。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建设“世界的杭州”,需要“世界的杭州人”。拥抱世界的“杭州人”将以世界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创造世界一流的业绩,培育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杭州人”国际范大放异彩之时,就是杭州成功跻身世界一流现代化城市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