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详细内容
河南10年诞生18个千亿级、14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10年,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12月19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10周年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论坛上发布了《集聚区10周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集中展示了10年来,河南产业集聚区为地方经济作出的贡献、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等。
【发展】
10年诞生18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2008年底,河南省实施产业集聚区战略。10年来,河南省已经发展产业集聚区18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全年平均人数465万人;形成了18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14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可以说,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建设主平台。"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胡美林说。
今年1月~7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6%;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8%,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
今年1月~6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91.69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5%,拉动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
今年前6个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7.7亿元,同比增长12%,对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89.1%,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7.2个百分点。
【效果】
成"县域经济"增长极,吸纳省内转移就业超1/4
产业集聚拉动了河南经济,更是直观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不仅在郑州、新乡、信阳等地级市有产业集聚区,在太康、长葛、中牟、洛宁、宜阳、西华、汤阴、伊川、新郑、尉氏、虞城、西峡等县域,也都有建有产业集聚区,分布着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电子电器、化学化工等行业企业。
《报告》认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
截至2017年,河南全省共建成产业集聚区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近5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6亿美元,占全省的60.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8万亿元,占全省的62.7%;全省各地集聚区吸引来了富士康、海尔、格力、百威、腾讯、微软、甲骨文、阿里巴巴一批行业巨头扎堆入住。
集聚区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成为吸纳转移就业特别是农民就业的主阵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2017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465万人,近5年来增加200多万人,吸纳河南省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占到全省的1/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