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详细内容

目击鹿邑“响糖”熬制,有文化,有味道

 


  


  鹿邑县试量镇文化路上有位熬制“响糖”的老艺人,他的名字叫丁德贤,今年52岁了,是县级“非遗”响糖制作传承人。

  “响糖”用于男方娶亲时为女家必备的一份厚礼。新郎到达女家时,把“响糖”摆在八仙桌上,女方父母坐两边,接受新郎行礼。然后唢呐吹起,鞭炮齐鸣,故取名“响糖”。

  “响糖”一套33个,有寿桃、石榴、玉米、宝塔、狮子、牌坊、八仙人物等9个品种。当新郎娶亲走时,要把以八仙人物造型的“响糖”全部带走。

  丁德贤1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响糖”,用的梨木磨具全是祖上传下来的,如今仍在沿用。“响糖”制作主要原料是绵白糖,用温火熬制,不能熬老,也不能熬嫩,倒入磨具,两分钟定型。然后揭开磨具,取出“响糖”,把磨具清洗后重复使用。

  鹿邑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厚重的地方,很多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男婚女嫁用“响糖”是当地民俗,一个喜事上至少要买两套“响糖”,图个吉利,六六大顺。因此,新人婚期订下后,都得提前订“响糖”。丁德贤做“响糖”都是按订单生产,做出的“响糖”不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