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详细内容

淮阳“文化+旅游”提升竞争力

  太昊陵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春喜 通讯员 刘玉涛 豆文灵

  “来玩的游客一拨接一拨,生意都快忙不过来了!”10月6日,淮阳县城关镇东关村村民史树民乐呵呵地说。国庆假期,他的“渔家乐”生意非常红火。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以往靠务农为主的史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淮阳县,像史树民这样靠吃“旅游饭”增收致富的农户越来越多。

  淮阳古称宛丘、陈州,为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之地,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近年来,依托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淮阳县坚持“旅游突破”总体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发展惠民为目的,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之路。

  “我们要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经济竞争力,真正培育壮大成拉动县域经济、加快富民强县的发动机。”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说。

  该县以伏羲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平台,以羲皇故都朝祖会、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龙湖旅游赏荷月为依托,着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和整合力度,推进陈楚古街、东方神话游乐园、龙湖码头等龙湖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组团发展,引进海洋公园、锦温泉酒店、佰家姓文化旅游城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好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一花引得百花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县新签约招商项目18个,投资总额229.3亿元。

  

  淮阳龙湖

  文化旅游也催生了一个个富民产业,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全县初步形成以城关镇金庄、白楼镇庞庄为代表的一批省级旅游专业村,以泥泥狗、布老虎、芦苇画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商品,以荷叶茶、黄花菜等为主的具有地方标志的绿色旅游产品,带活了以东湖鱼餐馆一条街为代表的龙湖餐饮业和以陈楚文化为主的东湖陈楚古街。

  据了解,仅龙湖景区周边的城关、白楼、大连、郑集及王店等五乡镇,旅游业就带动了5万余名农民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就业460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淮阳既有强大的文化旅游资源,更有靠旅游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脱贫攻坚路上,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脱贫增收的又一抓手。”淮阳县县长王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