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详细内容

“诗经楚辞吟诵专题赏听会”在河南博物院奏响

“风雅传韵——诗经楚辞吟诵专题赏听会”在河南博物院举行

赏听会燃起了听众们对吟诵的热情,也燃起了对古代音乐文物的热情

      骨笛陶埙,奏响天籁之声;
      钟鼓磬瑟,回旋庙堂雅乐;
      萧管琴笙,再现汉舞唐韵;
      诗词歌吟,飞扬华夏风情。
      7月16日,周六晚,消夏的人们早早地来到河南博物院,一场有关“风”“雅”的“风雅传韵——诗经楚辞吟诵专题赏听会”在这里举行。
      本场赏听会分别选取《诗经》中的代表作品《鹿鸣》《关雎》《文王》《清庙》,以及《楚辞》中的《东皇太一》《橘颂》《国殇》和《离骚》等经典篇章。华夏古乐团借助河南博物院复原的古代乐器,以中国传统的字调吟诵方式呈现给听众,让沉寂千古的文物“活”起来了,让吟诵这种传统的方式重新在中原大地激荡起来了,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天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中国诗歌在声调、节奏的抑扬顿挫中自然形成了吟诵这种带有音乐旋律的诗文艺术。中国的诗词歌赋,根据文章的内容格调既可慷慨高歌,亦可浅吟低唱。吟诵这种传统已延续了至少三千年,是中国古代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诗经》是中国古代日用伦常的人生教科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代表了中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观。《楚辞》源自于楚地,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肇始。《楚辞》突破了《诗经》典雅中正的四言格式,以相对自由的方式,扩大了诗句的含量与表现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诗歌表现能力。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肩负着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的复原、研究和舞台展示等任务,对于古代乐谱、古琴谱等史料的收集整理、创编、配译及展演等进行多次有益的尝试。十六年来,举办过各种形式的专题音乐会、鉴赏会等近千场。曾成功赴美国、韩国、土耳其、泰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成为代表中国、中原的一张独有魅力的艺术名片,对于中原文化的传承、发扬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本场“风雅传韵——诗经楚辞吟诵专题赏听会”由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吟诵学会联合主办,是华夏古乐团对于《诗经》和《楚辞》的舞台化的一种集中展演,是钟鼓瑟罄等音乐文物与古老诗歌的一次联袂吟唱。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耳畔传来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不朽诗句,赏听会圆满落下帷幕,热情的听众们久久不愿离开古乐厅,依然沉静在古代诗歌的优美旋律中。